关于宋词词牌名-宋词词牌名由来-古诗文经典历史文化传承-中华优美诗词鉴赏网
<h2>宋词词牌名由来</h2><p align="center"></p>词牌名的来历 <br /><br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br /><br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br /><br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br /><br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br /><br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br /><br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br /><br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br /><br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br /><br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br /><br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br /><br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br /><br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br /><br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br /><br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br /><br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br /><br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br /><br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br /><br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br /><br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br /><br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br /><br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br /><br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h2>宋词常见词牌名,及各自的格式和要求</h2><p align="center"></p><p>1.如梦令<br /></p><p>词牌格式:</p><p>(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p><p>2.长相思<br /></p><p>词牌格式:</p><p>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中平中仄平。</p><p>3.生查子<br /></p><p>词牌格式:</p><p>(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p><p>4.浣溪沙<br /></p><p>词牌格式:</p><p>(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p><p>5.菩萨蛮<br /></p><p>词牌格式:</p><p>(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p><p></p><p><strong>扩展资料:</strong></p><p>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p><p>参考资料:<a title="百度百科-词牌"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词牌?fromtitle=%E8%AF%8D%E7%89%8C%E5%90%8D&fromid=475980" target="_blank">百度百科-词牌</a></p><h2>宋词中有哪些词牌名?</h2><p align="center"></p>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暗香 暗香与《硫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九十七字。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 八六子 八六子,此调初见《尊前集》收杜牧词。有多种体式,《词谱》以显补之词为正体。九十一宇,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