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有什么讲-宋词是否讲格律平仄-古诗文经典历史文化传承
<h2>宋词在形式上讲究什么?</h2><p align="center"></p><p>苏轼以后复,宋词在制内容上逐渐丰富,反映了许多唐、五代词所没有写过的东西,好些事物变成诗和词的公共题材,但是言情——不论是写实的还是寓意的——依然让词来专利。在形式上,词受了苏、黄以来诗歌的熏染,也讲究格律,修饰字句,运用古典成语,从周邦彦的雅炼发达至于吴文英的艰深。不过,宋词和民间文学始终没有完全脱气,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未完全代替运用通俗口语的倾向。例如欧阳修的词是浅易的,但是他也写了比他的一般词更通俗,更接近口语的东西;黄庭坚的词跟他的诗一样,都是“尚故实”的,但是他也用俗语、俚语写了些风格相反的词。这两种词风在许多宋人的作品里同时而不同程度地存在。</p><h2>宋词的词牌名有什么讲究》</h2><p align="center"></p>关于宋词词牌名的一点知识<br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br />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br />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br />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br />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br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br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br />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br />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br />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br />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br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br />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br />《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br />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br />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br />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br />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br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br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br />《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br />《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br />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br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br />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br />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br />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h2>宋词里的君都当什么讲</h2><p align="center"></p>君有以下解释:来①国君源.《素问·疏五过论》:“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候王.”<br />②指方剂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奇之制也.”<br />③五运六气学说中指少阴君火.《素问·六微旨大论》:“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br />④对人的尊称.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素问·脉要精微论》:“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br />⑤古代皇室女子较低一级的封爵,分为郡君、县君、乡君三等,比公主和君主地位低.《清史稿·卷一百五》:“郡君随朝侍女二人,县君随朝侍女二人,乡君随朝侍女一人,俱无仪仗.”<br />⑥朝鲜王子的封号,嫡子是为大君.《明史·卷三百二十》:“先是,昖庶长子临海君珒陷贼中,惊忧成疾,次子光海君珲收集流散,颇著功绩,奏请立之.”诗词中的君,一般是对男子的尊称,可译为你。<h2>宋词是否讲格律平仄</h2><p align="center"></p>首先,宋词是一篇一篇的,每一篇,有个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格式,都是不一样的,是固定的 <br /><br />比如虞美人的格式,就是: <br />⊙平⊙仄平平仄(仄韵) <br />⊙仄平平仄(叶仄) <br />⊙平⊙仄仄平平(换平韵) <br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br /><br />⊙平⊙仄平平仄(换仄韵) <br />⊙仄平平仄(叶仄) <br />⊙平⊙仄仄平平(再换平韵) <br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br /><br />其次,曲(或者说元曲中的小令),也有类似的格式。 <br /><br />最后提点建议:要写这种东西,最好能押韵。 <br />比如“征夫去,望江山。”,如果改成“征夫去,江山望”,会不会更顺口一些? <br /><br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要写的话,首先必须确定一个韵脚,当然抛开唐诗不谈,在整个篇幅中是允许转韵的,但是一般不提倡隔一句两句就转韵,不然就没有韵味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