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元曲介绍-宋词,元曲有什么区别-古诗文经典历史文化传承
<h2>有关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h2><p align="center"></p> 1.平仄格式(一般归为两类,即首句押韵和首句不押韵两种)<br /> (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br /> 仄仄平平仄仄平<br /> (2)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br /> 仄仄平平平仄仄<br /> (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br /> 平平仄仄仄平平<br /> (4)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br /> 平平仄仄仄平平<br /> 2.双句押韵,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律诗除首尾外各句都应对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律诗的最起码的要求。<br /> 3.押韵的字(双句的最末一个字)一般用平声韵(少数用仄声韵),一般以“阴平、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声,余为仄声。<br /> 4.平仄相反叫“对”(指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同叫“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即: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反),如第一句(出)和第二句(对);第三句(出)和第四句(对);对句和下一句平仄相同,一句之中平仄既相重又相间。<br /> 5.押韵(韵脚):双句的最末一个字。律诗八句的叫法:首、颔、颈、尾。<br /> 6.不能犯“三平调”(即一句之中最后三个字不能连用平声或仄声);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之中不能没有两个平或仄字联在一起)。<br /> 7.绝句第三句不押韵,律诗的“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不能与本诗同韵(即全诗为平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如全诗为仄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br /> 8.绝句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写物再引出中心。<br /> 四.关于词的一般知识<br /> 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用的。后来词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br /> 词有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br />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br />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h2>宋词,元曲有什么区别</h2><p align="center"></p>首先它们出现的年代不一样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两种既不相同又有联系的文化产物。<br /> 然后宋词严谨,里面要很仔细的去押韵,还要考虑字节,还有固定的格式。按现代人看来就是“死板”。有的词分阙,有上阙,中阙和下阙;而有的词就直接分为上下阙了。字数有规定。少于五十多个字的叫小阙,在五十和九十八之间的叫中阙,多于九十八个字的叫长阙。<br /> 元曲是元朝人在宋词的基础上形成了,句子更灵活,生活气息更浓重,更接近口语化的词。是元人在高压统治下,以民间生活和事情为主要描写对象有文学作品,为后来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r /> 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 元代兴起的曲(元曲分为剧曲、散曲,前者指杂剧中的唱词,这里指后者),虽有配乐歌唱,承词而发展,但又别有风味。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后人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对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认识到,作过不少论述。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的过于直观,如王士祯以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汤显祖《牡丹亭》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为例说明词、曲的不同;有的过于简单,如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h2>有关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h2><p align="center"></p>1.平仄格式(一般归为两类,即首句押韵和首句不押韵两种) <br />(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br />仄仄平平仄仄平 <br />(2)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br />仄仄平平平仄仄 <br />(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br />平平仄仄仄平平 <br />(4)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br />平平仄仄仄平平 <br />2.双句押韵,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律诗除首尾外各句都应对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律诗的最起码的要求。 <br />3.押韵的字(双句的最末一个字)一般用平声韵(少数用仄声韵),一般以“阴平、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声,余为仄声。 <br />4.平仄相反叫“对”(指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同叫“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即: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反),如第一句(出)和第二句(对);第三句(出)和第四句(对);对句和下一句平仄相同,一句之中平仄既相重又相间。 <br />5.押韵(韵脚):双句的最末一个字。律诗八句的叫法:首、颔、颈、尾。 <br />6.不能犯“三平调”(即一句之中最后三个字不能连用平声或仄声);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之中不能没有两个平或仄字联在一起)。 <br />7.绝句第三句不押韵,律诗的“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不能与本诗同韵(即全诗为平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如全诗为仄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br />8.绝句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写物再引出中心。 <br />四.关于词的一般知识 <br />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用的。后来词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br /> 词有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br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 <br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h2>宋词,元曲有什么区别</h2><p align="center"></p>1.从形来式上来比较,元源曲的格律定式更为严密,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而词有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br /><br />2.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br />3.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