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走进深圳光明区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实习生 周昊近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系列采访活动来到了深圳市光明区。记者采访团一行走访了光明区党史馆(方志馆)、虹桥-大顶岭绿道、左岸科技公园、茅洲河碧道(光明段)、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筑梦·红色家园,从中看科创光明的魅力蝶变。
阳光下,教练的哨声响起,十几名少年球员在球场上组织训练,开展球赛。深圳市2009年龄段青少年足球代表队的12岁队员李梓卿是其中一员,经选拔,他从河北来到深圳进入青训基地训练。“这里的条件很好,教练很负责。”他说,如今他正在为国家少年足球队选拔做准备。
深圳市2009年龄段青少年足球代表队训练的地方,是今年3月竣工的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光明区将李松蓢社区绿地转化为青训基地,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粤港澳青少年足球交流中心。在建成的一标段项目中,14万平方米的“体育世界”拥有11人制、5人制等多种标准足球场共10片,配套了400米标准跑道、环形健身步道等设施, 在即将启动的二标段项目,拥有一万个观众座位的专业足球场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设施在计划之列。深圳市青训基地2015年被列入“深圳市十二项重大民生工程”中的“文化惠民工程”。深圳市足球协会主席赵亮表示,“训练基地将充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周边社区与学校,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并服务于青少年交流与训练。”
而在光明新区玉塘街道,一处在建工地的工人生活区旁坐落着23个红色集装箱和两处活动板房,集装箱里就是来深建设者之家——“筑梦·红色家园”。红色家园陈设温馨,一楼有序分布党建活动室、亲子活动室等功能区,工人和家属在免费理发店排队理发;移步二层的“绿氧水吧”,工人在用电脑上网,几位退休老人在隔壁的活动室内,在社区志愿者的协助下制作中秋节装饰用的绢花。红色家园可拆卸、可移动,契合建筑工人的职业特点。工人们辗转各个建设工地时,这所工人之家也可以随之迁移。
“我是1966年9月1日入党的,距今正好是五十五年。”74岁的戴洁联穿着志愿者橙马甲,自豪地说。她是红色家园——广东省首个建筑工地党支部的党支部书记,在光明工作生活了五十七年,也见证了这里的蜕变。年轻时,戴洁联往来深圳市中心只能搭乘唯一一辆班车,如今,在她身后,工人参与建设的长圳公共住房及附属工程项目拔地而起,为崭新的城市进一步提供住房保障。
戴洁联退休后,玉塘街道党委找到她担任志愿服务工作。“我应该作为一个老党员把担子挑起来。”她说,“虽然工作上退休了,但精神上没有退休。”于是,三名固定岗位的党员连同工地28名流动党员适应工地特点,和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一同维护运营起这个工人之家。红色家园组建了篮球队,办起了夜校,每周放映红色电影,每三个月为工人集中举办生日会,工人们有困难,就和党支部聊一聊。万丈高楼平地起,为城市新区发展奉献汗水的来深建设者在“红色家园”找到第二个家,他们在筑起高楼的同时,也筑造人生梦想。
以红色为底色,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光明区把改革发展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科创飞跃与生态宜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iEpL7rJ8yvo7C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iEpL8SHrCwJJk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