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100载风云激荡,100载披荆斩棘,100载砥砺奋进,我们正站在一个伟大的时间节点之上。
作为一块具有红色传统的土地,光明区是厚重的。东宝中学、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大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众多红色景点,标示了它的历史纵深。
作为深圳新设立的一个行政区,光明区又是年轻的,今年9月,它将迎来三周岁生日。
新定位、新任务,引领新发展、新腾飞!
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作为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区正接过改革发展的“接力棒”,踏上新征程。
也是在上个月初,《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
《规划纲要》全文超过6.6万字,共分为10篇、19章,提出深圳“十四五”时期发展总体目标,并提出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创新能级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等六个方面具体发展目标。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国家实验室落地深圳,光明科学城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在这份纲要中,光明区发展被寄予了厚望,明确了深圳北部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定位和任务,被赋予新期待。
光明科学城建设按下“加速键” 世界一流科学城魅力凸显
事实上,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迎来黄金发展期,在这其中,“世界一流科学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这一系列发展目标、战略定位,统统指向“光明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整体鸟瞰图(东南视角)。

据了解,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致力于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高地,正是服务和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前沿。如今,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已陆续动工建设。2021年,光明科学城核心区纳统建设项目共34个,年度计划投资130.44亿元。
如今,光明区将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做实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光明正落实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不断强化原始创新能力。争取鹏城云脑Ⅲ落地;有序推进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设施的关键技术设备和科研平台搭建;加快形成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同时,集聚高端科研机构平台,持续提升科学集中度显示度。推动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等机构平台高水平运作;加快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等建设;推动中山大学·深圳、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发展,不断培育优秀科研和创新人才。
此外,光明正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努力发展新型科研经济。积极推进设施建设“沿途下蛋”理念模式,打造“楼上创新、楼下创业”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加快健全光明金融产业业态,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精准支持优质创新性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服务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需求。集聚全球优秀科研人才团队,提升科技创新活力动力,提供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增强科学城人才吸引力。
今年4月,光明科学城科研机构平台集中入驻系列活动在光明区云智科技园举行,八大项目集中入驻光明,标志着光明科学城已经进入了科技平台大集聚和创新能力大提升的新阶段,光明科学阵容更加壮大。这次集中入驻系列活动,标志着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进驻光明,深圳湾实验室场地二期项目、材料基因组临时实验配套设施等启动建设,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光明科学城创新验证转化基地(深圳大学)等项目签约落地。是光明科学城加快提升科学集中度显示度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参与集中入驻的机构将共同参与到光明科学城建设中来,成为不可或缺的科技战略力量,加速大湾区创新引擎换代、发展动力换挡,推动光明代表深圳成为科技竞争第一艘“冲锋舟”。
此次科研机构平台集中入驻活动,将让光明科学阵容更加壮大,创新能量愈发澎湃,光明科学城已经进入了科技平台大集聚和创新能力大提升的新阶段。
今日之光明正成为国内外科学家心中的诗和远方。
“高质量高颜值” 光明引领打造独一无二标杆城区
4公里长的虹桥蜿蜒入山,仿佛一条红色巨龙,盘桓在碧绿的森林间。

4公里长的虹桥蜿蜒入山,仿佛一条红色巨龙,盘桓在碧绿的森林间。这是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的虹桥公园,自去年底开园至今,已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游玩“打卡”。如今,虹桥公园更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晋热门地,引领了一种新风尚。
光明现代化发展与绿水青山的和谐共融,图为左岸科技公园。

从新晋“网红”光明虹桥公园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从左岸科技公园到茅洲河碧道,高速发展科技的同时,光明更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作为“高颜值”发展的重点,光明现代化发展与绿水青山和谐共融。
“十三五”以来,光明区高质量开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深圳形象变化最大的板块之一。今年6月公布的光明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100.77亿元,同比增长5.7%。值得一提的是,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500.79亿元,同比增长11.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5.5%。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光明区在布局前瞻性产业、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据了解,2021年GDP预计增长7.5%着力打造独一无二的标杆城区。根据光明区所擘划的蓝图,到2025年,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核心功能初步形成,深圳北部中心高颜值风貌和城市中心功能初步彰显,光明成功跻身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城区前列,成为最具“国际味”“科技范”“未来风”的独一无二标杆城区。
今年,光明区正将“高质量高颜值”作为城区发展的关键词,正式发布《光明区关于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高颜值深圳北部中心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区委“1+2+3+2”总体部署,以更大力度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更高标准擘画光明高颜值蓝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光明现代化发展与绿水青山的和谐共融,图为光明辖区内的茅洲河碧道。

如今,光明中心区建设全面启动,光明凤凰城累计完成投资1596亿元,现代化城市功能形态初具雏形;茅洲河治理后再现水清岸绿动人景象,全区公园总数达到260个,生态景观优势进一步凸显;“两横三纵”高快速路网、“八横八纵”主干道网络加快建设,轨道6号线、外环高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交通便利程度大幅提高。
在住房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光明区累计筹集建设了公共住房34620套、供应19167套,惠及居民50000余人、企事业单位200余家,基本住房保障率位居全市前列。未来5年,预计将新增开工建设筹集公共住房3.6万套,新建成4万套,让光明的居民真正实现住有宜居。
光明把教育当作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底气,千方百计增学位、提质量、强服务。

教育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光明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光明教育当作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底气,千方百计增学位、提质量、强服务。根据《光明区公办义务教育和幼儿园学位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到2025年,光明区将新增基础教育学位6.88万座,其中,高中学位1.14万座、义务教育学位约4.94万座、公办幼儿园学位8010座。其中,仅2021年,光明将建设1所区属公办高中——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新增高中学位2100座;新建3所义务段学校——华夏中学、深圳市教科院实验学校(光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光明星河小学,改扩建两所学校——玉律学校、公明第二小学,共新增学位7260座;计划开工建设幼儿园7所,其中,立项4所,实际建成3所,提供学位1080座。
在医疗服务方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一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规划3000张病床的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预计2023年启用;形成企业健康管理工作“光明模式”,在区内1.3万家企业选拔企业健康管理员,负责落实企业防控措施,严控复工复产疫情传播;此外,光明正推动3个区属卫生健康重大项目建设,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区(区人民医院新院)项目正在优化设计方案,区妇幼保健院〔中心医院续建(二期)〕于2020年底顺利开工,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开展方案设计及一级流程设计,通过卫生健康重大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就医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未来,光明将对标深圳的中心城区,打造成为人人愿来、人人想来、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新中心。
出“新”更入“心” 光明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学习载体引领新风尚
举措实,聚焦“办实事”温暖民心……光明区通过一次次形式创新、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一件件解民忧、纾民困的暖心实事,让光明区党史学习教育“活”了起来。
光明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重点推进四类民生实事,在全区开展“54项重点民生实事”、在基层党组织开展“万名党员在身边”实践活动、在社区征集落实至少1000项“民生微实事”、在政法领域推出13项民生实事,力求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两新党员“走虹桥·学党史”共唱红色歌曲。

不止于此,光明区将“100个难忘的党史瞬间”制作成学习展板,在虹桥上沿途摆放,进一步丰富了“走虹桥、学党史”的内涵;策划了“百年党史·光明足迹”系列报道,以文字、视频等形式在报纸、APP、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通过追寻光明本土红色足迹,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并将其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赶超奔跑、追求卓越的强大精神力量。
近期,广东省内疫情反扑,光明区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变身“逆行者安心屋”,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积极奔赴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广大居民群众筑牢抗疫屏障。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过去五年,光明区域影响力辐射力显著增强,综合地位显著提升,成为深圳发展势头最猛的板块之一。
光明区委书记刘胜表示,接下来,光明将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晶报记者 柯季

主题推荐

    暂无主题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捷回复: 【看帖回帖是一种美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深圳家|家在深圳论坛-深圳城事生活社区-心安处即故乡

深圳家,宏跃创智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家,爱生活,心安处即故乡。

Copyright © 2001-22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宏跃创智 X3.4

快速
发帖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