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帆报道 创新,是深圳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深圳分阶段赋予了不同的使命,都与创新紧密相关:
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如今,先行示范区建设迎来两周年,深圳也正在朝着目标不断迈进。
去年12月,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公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0》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深圳创新能力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榜首。
鉴往而知未来。那么,深圳创新从何而来,又会向何处去?
对于深圳创新的“底层逻辑”,原深圳科技局副局长周路明曾经总结,深圳创新秘诀里很重要的一条在于,深圳是中国第一个把创新从纯科研的活动转变成为经济活动的城市,企业很自然地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成为创新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深圳创新的基因隐藏在市场化的进程中。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深圳经济特区5方面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其中就纳入了“四个90%”为鲜明特点的企业创新生态,具体而言,“四个90%”的创新格局,指的是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来自于企业,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深圳企业的种种表现,足以反映整个城市的创新活力。截至今年6月,深圳商事主体达到366.4万户,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创业密度全国第一。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全国的一面旗帜,2020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高达1.86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7.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2020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8万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约占全球十分之一,占全国五分之一,是引领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8月9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深圳报业集团深新传播智库联合发布《2021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其中深圳39家公司上榜创新500强,占比7.8%。从行业分布来看,上榜企业最集中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制造行业,其次为医疗健康。
纵观深圳创新产业的崛起历程,称得上是从低端起步,一步一步走向创新。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深圳本土的企业,从不止步于生产制造工序,而是持续向产业链上游攀升,注重研发,根据全球市场的需求变化对技术、产品进行更新,在全球的产业链条中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如今,深圳众多的创新企业,已经形成了一种“梯次交错”的格局,既有华为、腾讯、比亚迪等成熟的领军型企业,又有华大基因、大疆创新等代表中生代的中坚力量,以及众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和后备军团。
随着本土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形成高度细分化的市场分工体系,以及产业链协同分工效应,创新也在持续裂变、迭代、升级。
所以,除了大企业之外,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创新力量也在源源不断地涌现,成长、强大,而这,正是深圳未来保持并扩大创新优势的重要保障。
在市场化的土壤下,深圳的创新产业获得了大发展,这是支撑其经济奇迹的重要基石。如今,在全球经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深圳正致力于走向创新的源头,打造创新全过程生态链。
2021年2月,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措施》,提出15条具体举措,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经验,也被写入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
其中,基础研究是全过程生态链的起点与支撑,曾经是深圳的一块短板,也是深圳近年来重点发力的方向。
2020年,深圳出台《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以法定形式明确,市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百分之三十,并规定市政府设立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科技人才。
2020年,深圳市级科研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比重从五年前的12%,已经提高到30%以上。
在全国的创新体系中,深圳的角色也在变化。2020年3月,科技部、发改委等五部委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出深圳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次写入国家公开发布的文件。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可谓处在金字塔的塔尖,被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需要通过集中建设世界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开展重大前沿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近年来,深圳谋划了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国家级重大平台。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经拥有各级创新载体268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124个;普通高等学校达到14所,还有一批新大学正在筹建中,包括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
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大手笔投入,或许并不会立竿见影地反映到GDP的增长中,但这恰恰反映了深圳的前瞻性与魄力,从创新产业迈向前沿研究、科学发现,这将是支撑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也是深圳在未来的科技竞赛中,可能再一次惊艳世界的底气与筹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深圳家,宏跃创智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家,爱生活,心安处即故乡。
Copyright © 2001-22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宏跃创智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