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地铁8号线、2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等线路都将开通运营,届时深圳地铁运营网络将超过400公里。
截至目前,深圳地铁最高日客运量达635万乘次,2019全年累计安全运送乘客17.8亿人次,公交分担率突破45%。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时间倒回到2004年12月28日下午3点,随着深圳市第一列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列车从罗湖站驶出,深圳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罗湖至世界之窗段正式开通,深圳从此迈入轨道交通新时代。
地铁线路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不仅勾勒出深圳城市的发展轨迹,更奏响了深圳人美好生活的“交通序曲”。
如今,公共出行选择地铁早已成为许多深圳人的第一选择。
2004年12月28日下午三点,随着深圳第一列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列车从罗湖站驶出,深圳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罗湖至世界之窗段正式开通。
2004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营
而驾驶这辆列车的是司机曾伟军清楚地记得,列车用短短半个小时便从罗湖开到了世界之窗。
自那一刻开始,深圳地铁便没有停歇地运营至今。
当天正好是郑晓军的农历生日。彼时从老家来深圳打拼的他在一家物业公司做保安。
听说深圳地铁开通了以后,他非常兴奋,先坐公交车到达大剧院站,再转坐地铁,就是为了特地感受一下乘坐地铁到住处的感受。
2004年12月28日, 一期工程开通深圳市民前来乘坐地铁
郑晓军回忆,地铁开通的当天人山人海,车厢里挤满了体验的乘客,深圳市民对于深圳首条地铁线充满了好奇。
有媒体报道称,开通首日前来体验地铁的市民超过2万人。
如今任深圳地铁深大站站长程飞杏彼时还在香蜜湖站工作。他回忆称:“开通当天市民蜂拥到站体验,一天售卖深圳通逾千张且全都是现金交易,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四个同事连续工作48小时,才把这些账目梳理清楚。”
随着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深圳成为中国内地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之后第五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数据显示,2004年,深圳GDP3422.80亿元,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97.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5.1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7.6%;暂住人口432.42万人,占比重72.4%。
地铁的开通对于彼时的深圳意义重大。
随着6、10、8号线的开通,截至目前,除大鹏区、坪山区外,深圳其他所有区都通了地铁,也就是说深圳离区区通地铁指日可待。
深圳地铁6号线滑轨实验
以6号线的开通为例,该线路终结了光明区没有地铁的历史,也势必加强光明与其他区的联系。深圳地铁运营集团6号线相关负责人李炜泽表示:“6号线的开通,将大大促进光明区、松岗片区、龙华区和福田中心区的沟通和人员流动。”
再以8号线的开通为例,该线路终结了盐田区没有地铁的历史,对于优化盐田区交通格局、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实现整体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承载着深圳市民“乘坐地铁去看海”的期待,建成通车后将大幅提升老百姓健康出行的幸福指数,实现一站式观海。
必须指出的是,在促进深圳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地铁的开通,强化了深圳各区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结和疏通,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也就是说地铁的开通可以创造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大大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促进商贸经济的发展。
深圳地铁选择“轨道+ 物业”的发展模式,地铁物业既有住宅、商场、酒店写字楼等商业设施,还有大量的保障性住房,有效解决了地铁建设用地与市民生活用地的矛盾,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土地综合利用都只是深圳地铁与这座城市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缩影。
16年来,深圳地铁应深圳这座城市发展的需求而生,并且随着深圳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加速深圳城市化的进程,促进深圳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快速增长。
目前,四期工程正在陆续通车和建成当中,四期工程包括3号线东延、6号线支线南延、7号线东延、8号线东延、10号线东延、10号线南延、11号线东延、12号线北延、13号线北延、13号线南延、14号线南延、16号线南延、20号线北段共计11条线路,13个项目。
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办公商圈、景点公园、交通枢纽、公共设施,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因地铁的串联而紧密相连。
对于深圳来说,400公里的地铁远远满足不了城市的出行需求。
当下,深圳地铁已成为汇聚交通、经济、人文等城市发展要素的新动脉,助力深圳城市发展新生,推动着深莞穗联动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互动。
9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原则同意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
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黄江至深莞边境段完成衔接及贯通运营。
2018年5月8日深圳地铁手机扫码过闸服务正式上线,深圳市民进入“码”上乘车、便捷高效、智慧出行的新时代,为深圳市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助力。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王春艳
【摄影】鲁力(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策划】甘雪明 曲广宁 丰雷
【统筹】张玮
点击专题阅读更多:
特区风华——深圳特区40年的风物记忆
【作者】 王春艳;鲁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深圳家,宏跃创智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家,爱生活,心安处即故乡。
Copyright © 2001-22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宏跃创智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