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是谁的诗?

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里的诗句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经浙江省建德县附近的一段江面。(2)烟渚(zhu主):指傍晚雾气笼罩着的江中小洲。(3)客愁新:是说在这苍茫暮色中,明显地、格外地感到客中的愁绪。新,显豁鲜明的意思。(4)野旷:四野空旷。天低树:是说空旷的四野,远远望去,天比树还低。(5)月近人:因江水清澈,月映江中,人在船上俯身而望,似觉月亮在向人亲近。 [简要评析] 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在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来反映这些内容。这首诗写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全诗抒情重心在二句的“客愁新”三字。诗的起句,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此时最易惹动游子的思乡情绪。第二句,故诗人以一个“新”字写愁绪之陡生。“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突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由于它的背景是如此宽广无垠,因而往往被反衬得特别矮小,好似被天地压扁了似的,这就是“天低树”三字的意境。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压抑心情,这就是不见亲人的凄凉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谓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尤近。诗人在此句中同样也赋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不可释,乡思不可绝,为之解脱,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蕴。如此说来,本诗后两句并非纯为写景,而是渗透着诗人强烈感情色彩的景语,为景中含情的名句。清人张谦宜“‘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痕,此唐诗之妙也。”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于寂寥中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此诗之愁,读来足见其雅,而一个“新”字,又可见出人生旅途之中,别样的感受随时而生,终有明月相伴,却是人生不变的情感安慰。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字亦浩然,襄州襄职(今属湖北)人。年轻时曾隐居家乡鹿门山,以诗自娱。后往长安,应进士试,不第,又还襄阳。后病死。终身是个布衣。他的一生,多半在襄阳度过,他的诗歌,也很多以襄阳为题材,故张祜有“襄阳赂浩然”之句。他的诗五言最多,也以五言为长。前人曾说盛唐诗人,李杜之外,当推王孟。王孟之诗虽不尽相同,但在描写山水、田园上,自有异中之同,形成一种流派。 93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意思是——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二、附原文如下: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简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三、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意思是——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二、附原文如下: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简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三、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宿建德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孟浩然在开元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30年的时候,离开家乡去往洛阳的途中,在吴越之地游玩,来排解仕途不顺的悲愤之情。孟浩然是襄阳人,在早期的时候,他有入仕之心,奈何仕途坎坷,他倍感失望与痛苦,于是他就归隐山林,再没有进入官场。

这首《宿建德江》的全文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白话译文是:我把乘坐的小船停靠在小洲附近,这个小洲看起来烟雾弥漫,夕阳西下的时候一丝愁绪涌上心头。这无边无际的旷野,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树还显得低沉,清澈的江水与明亮的月亮看起来跟人相亲相爱。

这整首诗把“舟泊暮宿”作为背景。虽然在第二句写了一个“愁”字,但是并没有将“愁”字展开描写,而是注重于景物的描写。这首诗先写了羁旅夜泊,再写了日暮添愁,最后写天低月明。更是用了“明月伴人亲”,把诗人内心的愁和孤寂描写地淋漓尽致。

后世对这首诗有很多的评价,比如《唐诗解》中评价道:“客愁因景而生,故下联不复言情,而旅思自见。”意思为:诗人的愁思是因为景物而生的,所以第二句没有描写情感,而是从景物中展现出来。《唐诗近体》中也写到:“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十字咀味不尽。”其意思与《唐诗解》中一样。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野旷天低树出自孟浩然的什么诗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是谁的诗?

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里的诗句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经浙江省建德县附近的一段江面。(2)烟渚(zhu主):指傍晚雾气笼罩着的江中小洲。(3)客愁新:是说在这苍茫暮色中,明显地、格外地感到客中的愁绪。新,显豁鲜明的意思。(4)野旷:四野空旷。天低树:是说空旷的四野,远远望去,天比树还低。(5)月近人:因江水清澈,月映江中,人在船上俯身而望,似觉月亮在向人亲近。 [简要评析] 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在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来反映这些内容。这首诗写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全诗抒情重心在二句的“客愁新”三字。诗的起句,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此时最易惹动游子的思乡情绪。第二句,故诗人以一个“新”字写愁绪之陡生。“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突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由于它的背景是如此宽广无垠,因而往往被反衬得特别矮小,好似被天地压扁了似的,这就是“天低树”三字的意境。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压抑心情,这就是不见亲人的凄凉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谓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尤近。诗人在此句中同样也赋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不可释,乡思不可绝,为之解脱,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蕴。如此说来,本诗后两句并非纯为写景,而是渗透着诗人强烈感情色彩的景语,为景中含情的名句。清人张谦宜“‘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痕,此唐诗之妙也。”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于寂寥中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此诗之愁,读来足见其雅,而一个“新”字,又可见出人生旅途之中,别样的感受随时而生,终有明月相伴,却是人生不变的情感安慰。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字亦浩然,襄州襄职(今属湖北)人。年轻时曾隐居家乡鹿门山,以诗自娱。后往长安,应进士试,不第,又还襄阳。后病死。终身是个布衣。他的一生,多半在襄阳度过,他的诗歌,也很多以襄阳为题材,故张祜有“襄阳赂浩然”之句。他的诗五言最多,也以五言为长。前人曾说盛唐诗人,李杜之外,当推王孟。王孟之诗虽不尽相同,但在描写山水、田园上,自有异中之同,形成一种流派。 93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意思是——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二、附原文如下: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简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三、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意思是——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二、附原文如下: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简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三、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宿建德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孟浩然在开元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30年的时候,离开家乡去往洛阳的途中,在吴越之地游玩,来排解仕途不顺的悲愤之情。孟浩然是襄阳人,在早期的时候,他有入仕之心,奈何仕途坎坷,他倍感失望与痛苦,于是他就归隐山林,再没有进入官场。

这首《宿建德江》的全文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白话译文是:我把乘坐的小船停靠在小洲附近,这个小洲看起来烟雾弥漫,夕阳西下的时候一丝愁绪涌上心头。这无边无际的旷野,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树还显得低沉,清澈的江水与明亮的月亮看起来跟人相亲相爱。

这整首诗把“舟泊暮宿”作为背景。虽然在第二句写了一个“愁”字,但是并没有将“愁”字展开描写,而是注重于景物的描写。这首诗先写了羁旅夜泊,再写了日暮添愁,最后写天低月明。更是用了“明月伴人亲”,把诗人内心的愁和孤寂描写地淋漓尽致。

后世对这首诗有很多的评价,比如《唐诗解》中评价道:“客愁因景而生,故下联不复言情,而旅思自见。”意思为:诗人的愁思是因为景物而生的,所以第二句没有描写情感,而是从景物中展现出来。《唐诗近体》中也写到:“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十字咀味不尽。”其意思与《唐诗解》中一样。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家】或者直接搜索【i-shenzhen】,获取更多信息

主题推荐

    暂无主题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捷回复: 【看帖回帖是一种美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深圳家|家在深圳论坛-深圳城事生活社区-心安处即故乡

深圳家,宏跃创智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家,爱生活,心安处即故乡。

Copyright © 2001-22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宏跃创智 X3.4

快速
发帖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