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日,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品尝着冰镇饮料的舒爽,拿出智能手机与远方亲友畅谈,在这个信息技术化爆炸的时代,我们自由享受着科技所带来的一切美好。 而科技和科学是密不可分得,从本质上看科学还主导着科技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所以科学才是我们能够享受这一切的基础。 今天,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之下,“科学”这们笼统的学科早已被细化成数千个领域,虽然说这数千个领域研究的方向与内容迥异,但其目的却高度的统一——为了人类更好的发展和长久的延续。 为什么说“长久”而不说“永久”相信许多人也能够理解,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人类都不可能永久的延续下去,毕竟按照物理第一定律——熵增定律来看,就连宇宙本身都不可能永久存在,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类不能永久存在也就不奇怪了。 可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人类可能会因为什么而灭亡呢?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战争”,因为人类现在拥有的核武器总当量,已经足以将人类从地球上抹去。 事实上,这种下意识的想法可以说是正确的,就连爱因斯坦都是这样认为的。不过,战争虽然能让人类从地球消失,但未来会不会发生这种规模的战争还是个未知数,所以此时真正决定人类在地球生存时间的,只剩下了最后一个东西——太阳。 为什么它可以决定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时间呢?就像前文所说的,就宇宙本身都无法谈“永恒”,其中生成的天体自然也就无法永恒存在,比如说我们的太阳。 按照科学家们对太阳的研究,太阳此时正值“壮年”,它还剩下约50亿年的寿命。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太阳的“死亡”真正到来之前,它会由现在的主序星阶段慢慢向红巨星阶段演变。 简单来说,在太阳完全“熄灭”之前,它的体积会慢慢地膨胀,其光度相和温度比以往也会显著地增加。 而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太阳内部氢核聚变的进行,氦元素不断被合成出来,这些氦元素比氢元素更重,会渐渐落入太阳的中心区域并不断聚集,使得核心质量越来越大。 庞大的质量让太阳核心进一步坍缩,继而又引起更强的连锁反应,使得压力和温度变得更高、更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氢元素的密度日益增加,其蕴含的强大能量让它们较之以往更容易发生碰撞,这极大加快了太阳内部氢核聚变的速率。 因为内部反应速率的增加和加快,单位时间内释放出的能量更多,这才导致了太阳温度的上升以及体积的增大。 按照科学家的计算,随着太阳向红巨星演变,其体积最外沿最终会到达火星轨道外侧,这意味着地球的最终结局将是被太阳无情地吞噬。 可能很多人看到“最终”一词便放下了一直吊着的心,毕竟太阳还需要四五十亿年才会迎来“最终”,这漫长的时间足以让人类想到应对的方法。 事实上,人类在地球上剩余的生存时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长,因为10亿年之后太阳的光速将会增加10%左右,届时高温会将地球表面所有的液态水蒸发,海洋将不复存在,生命根本无法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生存。 也就是说,虽然太阳和地球还剩下约50亿年的寿命 ,但人类能够在地球生活的时间只剩下了10亿年左右,在此之后将不得不抛弃孕育自己的“摇篮”,在漆黑浩瀚的宇宙中寻找新的家园。 有趣的是,随着太阳光度的提高,原本终年冰封的冥王星或将迎来“解冻模式”,原本零下一百多摄氏度的环境将不复存在,届时人类应该能够在这里开启伟大的宇宙征程。 其实从人类文明近万年的发展中能够看出,真正发生质变的也就是近几百年,能够毫不夸张的说,人类在近几百年内取得的文明成果,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近万年之和。 正因为如此,虽然人类在地球上能够发展的时间仅剩下了10亿年,但这并没有什么好值得担忧的,一方面10亿年极为漫长,我们曾曾曾曾……孙都不一定能活到那时,另一方面经过10亿年的发展,届时离开地球或许会像乘公交那么简单。 所以,真正让人担忧的并不是来自太阳的威胁,而是在宇宙中“乱窜”的小行星。在对地球历史上数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进行研究后,科学家们发现它们发生的主因或诱因几乎都跟小行星有关。 为了让恐龙的悲剧不在人类身上重演,科学家们建立了一套巡查系统,将地球周围所有已发现的可能会对地球造成巨大破坏的小行星全部纳入其中,以便能快速发现、解决它们的影响。 在茫茫宇宙中,人类虽然是极为渺小的,看似不起眼的宇宙事件都可能让其遭受灭顶之灾,但因为有科技力量的帮助,只要地球环境没有瞬间变得像金星那样恶劣,人类都能够在其中找到一线生机。
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家】或者直接搜索【i-shenzhen】,获取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