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字帖(唐诗三百首)行书字帖如下: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扩展资料: 行书书写起源 一、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清宋曹云:“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 相间而行,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务须结字小疏,映带安雅,筋力老健,风骨洒落。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 有馀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运用不宜太迟, 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 二、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 行书字帖有哪些是毛笔的,还是硬笔的--- 1,毛笔的,就先找《中国书法》《书内法艺术》或《中国书法史容》--这样的具有概括性的读物,能有宏观的认识……历史上大家也有公论,或者网上找找-- 2,硬笔的--这个就看个人的喜好了,是找合乎规范的,大众容易接受的--就去书店找,或网上找--这个不难,要是找有个性的--找个就要费一点劲了,如建议找《全国硬笔书法大展作品集》搞了几届了,里面有写的好的字,看看就知道了,但字帖可是不太好找,因为不大众化,也是因为作者不太注重这方面的工作……但可以试着努力找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