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标点有规定吗?古文中有句读,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现在所见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加的。一般可参考内一些词牌格律容的书,即可了解句读如何划断。 《长相思》词牌 ⊙⊙平(韵) ⊙⊙平(叠)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平(韵)
⊙⊙平(韵) ⊙⊙平(叠)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平(韵) 一般标点用法为:逗号,句号,逗号,句号。如白居易的: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因此,有的词牌直接标点了符号,如: 又名《双红豆》。双调小令,三十六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一叠韵。 (前片) ⊙⊙△, ⊙⊙△。(叠) ⊙●○○⊙●△, ⊙○⊙●△。
(后片) ⊙⊙△, ⊙⊙△。(叠) ⊙●○○⊙●△, ⊙○⊙●△。古代宋词有哪些规定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不同于诗.诗分五言七言,分绝句和律诗.组合在一起,共四种 此外还有古风,形式多变一些. 但是总体来说,诗的格式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词的格式有上千种,各不相同.于是为这些格式取名字,即“词牌” 一个词牌,基本上对应一种格式(有的格式会有别格,另述).偶也有同名不同调,或同调不同名的情况.但基本上,看到一个词牌,就可以知道,这首词共有多少句,每句多少个字.押多少个韵,平韵还是仄韵.甚至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这就是“词牌常识”. 词牌有词谱,词谱是记录每种格式的字数、韵脚、平仄的一种形式. 所谓平仄,就是古代的四声.古代的四声和今天的不同,不是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是分平上去入.平,又分阴平、阳平.阴平,即对应今天的一声.阳平,即对应今天的二声.发音多悠扬,绵长.上声,对应今天的三声.发音多转折.去声,对应今天的四声.发音多劲远.入声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转化为了一二三声.但在有些方言里,还依稀可以寻找到入声的影子.主要发音特点是急促. 诗词中,把阴平阳平统称为平声,把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仄,就是“不平”之意.习惯上,写作的时候会把平仄声交替着使用,以达到音律富于变化的效果.同时,因为四声的发音特点不同,于是也就是适合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感. 补充一点:填词不仅字数、平仄、韵脚要合乎要求,断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同为五言句,有词牌要做一四断,有词牌须作二三断.同为九言句,有词牌须作二七断,有的则作四五断,等等. 断句的方式在词谱中不会显示,但其规则却确实存在着. 这里在录入后主词时,一并把断句方式给出来. 断错句子,虽然表面上看来,还是那个词牌,没有什么影响 但实际上,读来已经破坏了词牌应有的气势和氛围. 因此虽然不算出律,乱韵,也依旧是不允许的.很多词,一个字的断法,会影响到整句的理解.一句话的断法,会影响到整首词的语感. 这里,把后主的词与词谱结合在一起.用熟悉的句子来学习词谱,便于理解记忆,顺便也能普及一下平仄常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