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genshuai1 发布于2021-8-22 17:17 754 次浏览 0 位用户参与讨论 [复制链接]
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是中国公认的四大一线城市,在过去的2020年,他们的GDP排名全国前四,分别达到3.61万亿、3.87万亿、2.5万亿和2.76万亿。
四大一线经济实力毋庸置疑是国内最强的,那么他们的医疗水平是否也是最强呢?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一下他们的医疗实力水平。
依然是依据2019年全国医院综合水平百强排名,统计四个城市入选医院的详细数据,计算每个城市的医疗资源总得分。总体原则:医院排名越高,得分越高;进入前100的医院越多,得分越高。这里采用累积得分的方式,根据医院的排名情况,计算其得分为100 - 名次:比如排名第一,得99分,排名50,得50分。总得分为所有医院得分之和。当然这样的统计方式肯定是不完善的,本文用此种方式对比各地的医疗水平,仅供参考,如果大家有更好的统计方法,欢迎友好交流。
根据得分情况,四大一线城市医疗实力如下表:
排名

城市

总分

1

北京

1152

2

上海

983

3

广州

557

4

深圳

0


1、北京市:北京总分1152位居一线城市之首。北京作为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医疗中心,其医疗实力自然也是国内之最。北京协和医院,常年占据榜单第一,代表中国医疗技术最高水平。解放军总医院作为部队医院最高水平,常年占据榜单第三,仅次于协和医院和华西医院。此外,北京大学系医院数量多,质量高,不愧是中国最高学府。
2019年北京市入榜的百强医院

1.1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协和医院连续11年蝉联综合榜榜首,声誉榜蝉联第一,科研榜位居第二!
在专科综合排行榜覆盖的40个专科中,协和28个专科位列前10名。7个专科名列榜首,分别为
风湿病、核医学、妇产科、放射科、变态反应、普通外科、急诊医学;7个专科位居第2名,分别为消化病、内分泌、神经内科、超声医学、检验医学、麻醉科、重症医学;14个专科名列第3~10名。
其中,风湿病、普通外科、妇产科3个专科连续11年蝉联专科排行榜榜首,核医学、变态反应、急诊医学3个专科自学科纳入排行榜以来一直名列榜首,眼科、消化病2个专科排名喜获提升。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直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医院是中央重要保健基地,承担军委、总部等多个体系单位、官兵的医疗保健和各军区、军兵种转诊、后送的疑难病诊治任务。医院同时又是解放军医学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是全军唯一一所医院办学单位。
医院设置165个临床、医技科室,233个护理单元,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省部级及全军重点实验室、33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和研究所,形成了以综合诊疗为特色的13项专业优势。同时是全军重症监护示范基地和中华护理学会的培训基地。设有国际医学中心和健康医学中心,提供高端预防保健服务。医院年门急诊量490余万人,收容19.8万人,手术近9万例。
医院拥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百多名技术三级以上专家,1千多名高职专业技术人员。医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国家发明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1项。
1.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建于195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
 北医三院脊柱外科是国内最强的学科,生殖医学中心的治疗方法最全面、规模是国际最大之一,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此诞生。运动医学研究所是新中国最早成立、国内唯一的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眼科在眼外伤、角膜移植、白内障和青光眼等方面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消化科在溃疡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等领域居国内前列;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病人康复治疗、心血管临床与基础协调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成形科、职业病科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临床特色学科。
2、上海市:上海总分983位居一线城市第二。上海市中国最大城市,GDP常年位居国内城市之首,其医疗实力在国内也仅次于北京。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基本稳定在国内第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华山医院也基本排名榜单前十。
2019年上海市入榜百强医院名单

2.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陈国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陈赛娟、宁光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学专家,其中王振义院士荣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医院共设有46个临床学科和9个公共学科;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血液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神经病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22个和国家临床重点实验室1个(消化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骨科、检验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儿科消化专业、肾脏内科、皮肤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急诊科、普外科、烧伤科、感染科、肿瘤中心、老年病科、放射影像、中医肿瘤、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
20世纪50年代,瑞金医院因成功救治严重烧伤面积达89.3%钢铁工人邱财康,打破了当时国际上“烧伤总面积超过80%无法治愈”的定论而蜚声国内外,指导大面积烧伤补液的“瑞金公式”作为经典规范沿用在全球范围内沿用至今;1957年确诊国内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奠定了中国内分泌代谢病学的基础;70年代完成了国内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和首例同种异体肝脏移植;90年代在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规范治疗手段。
2.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
医院科室齐全、综合实力雄厚。心脏、肝脏、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色,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医院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放射与治疗(介入治疗)中心。1项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心脑血管方向)。1个国家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项目。1个国家重点学科(呼吸)发展项目。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消化科、检验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医脑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诊医学科和神经内科。4个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消化道肿瘤、心脏瓣膜病、重症肺炎和早期认知障碍疾病。
自2007年以来,医院获得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课题近百项,教育部创新团队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0余项,各类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超过250人。
自2006年起,医院共获得国家奖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72项,其中一等奖19项。
自1987年起,医院申请专利近1000项,授权专利500余项。近10年来,我院转化的专利项目累计超过80项。2016年医院被评选为上海市企事业专利工作示范单位。
2.3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创建于1907年,前身为中国人自办的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为中国培养了最早一批现代医学人才。华山医院现有浦东、虹桥、北院等多个院区,共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10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4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1个,上海市临床质控中心8个,设有1个WHO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3个卫生部及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20个。在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医院有6个学科位于全国前三名,10个学科位于前十名。
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著名专家云集。现有职工近4000余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专家近600人,拥有院士3名、长江学者7名、国家杰青5名、“973”首席科学家4名、终身教授22名;国家级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委或副主委近40名,上海市级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委或副主委60余名。
近五年来,科研硕果累累,2014年、2015年、2017年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余项,发表论文4000余篇,被SCI收录2300余篇。其中,华山医院手外科团队首创“健侧颈神经移位治疗中枢损伤后上肢偏瘫”,研究成果以original article发表于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影响因子为72.406分。
3、广州市:广州总分557位居一线城市第三。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2017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位居第三位。2018年,广州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广州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年排名榜单前十,是南方实力最强医院之一。
2019年广州市入榜百强医院名单

3.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一切为病人、为病人一切、为一切病人”的办院理念,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数易其址,数扩规模,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居于全国第4。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居全国第四、华南第一),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3.2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系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医院创建于1941年,2004年8月随大学由军队移交广东省。南方医院综合排名在国内权威排行榜中稳定在15名左右,有15个专科进入中国最佳专科排行榜(复旦版)前十或得到提名,是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单位和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科)诊疗中心。
医院设置诊疗科目111个,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内科学(消化系病)为国家重点学科,外科学(骨外)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4个,国家中医重点学科4个;设有器官衰竭防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慢性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南方消化病研究所、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达31个,临床医学获评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口腔临床医学获评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器官衰竭防治研究”项目被评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和“古中医疑难杂症治疗中心”。
经过70余年的发展,医院在消化病诊治、肾病的综合治疗、血液病治疗、心血管病诊治、肿瘤综合和生物治疗、肾、肝及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神经病学与颅脑外科、显微创伤外科、骨科技术、介入诊疗技术、大面积烧伤救治、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整形美容、围产医学与辅助生殖、影像诊断、药学等方面形成明显的技术特色与优势。
3.3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基地之一,承担国家肿瘤防治重任,在全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及港澳台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广东省癌症中心、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的依托单位。主办英文学术期刊 Cancer Communications(《癌症》杂志),多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4年被SCI收录,目前影响因子5.627(JCR 2019),在JCR 肿瘤学分类中位于Q1区(49/244),为国内肿瘤学领军期刊。
中心以优秀的文化引才、聚才,凝聚高水平的医教研队伍,现有员工3658人(含博士后及特聘人员),其中硕士生导师254名,博士生导师166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人才10名。
中心作为我国较早建立的癌症防治研究机构,发挥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的优势,科技影响力稳居"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肿瘤学)前两位。先后获得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资助。2020年中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102项,资助金额达5154万元,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预算经费912万元。近年来共有87个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一等奖5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1项。在反映全球科研机构高水平论文产出的2020年度自然指数排行榜上,中心位居全球癌症中心第七位。
4、深圳市:深圳在2019年复旦排行榜中没有入榜医院,所以只能位居一线城市第四[捂脸]。因此目前深圳的医疗实力可能还落后于很多新一线城市,需要加快发展啊。
最后,对比2011年和2019年的入榜医院名单变化,发现北京和上海有少许的退步,广州则是少许的进步。
北京市2019年和2011年入榜百强医院情况

上海市2019年和2011年入榜百强医院情况

广州市2019年和2011年入榜百强医院情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主题推荐

    暂无主题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捷回复: 【看帖回帖是一种美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深圳家|家在深圳论坛-深圳城事生活社区-心安处即故乡

深圳家,宏跃创智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家,爱生活,心安处即故乡。

Copyright © 2001-22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宏跃创智 X3.4

快速
发帖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