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光明区发展情况如何?
未来五年又要怎么干?
这份文件可以给你答案
6月29日
光明区人民政府印发了
《深圳市光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
远景目标纲要》
(简称《规划纲要》)
未来五年光明区将有哪些新动作?哪些重大项目值得关注?又会带来哪些民生利好?光明君带你读懂《规划纲要》
过去五年,光明区做了这些
“十三五”时期
光明区统筹推进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五位一体”建设
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城市魅力逐步彰显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为促进经济社会
高质量高颜值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经济
经济规模迈上千亿级,2020年全区GDP达到1100.77亿元,比2015年增长61.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5.5%。
创新
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中山大学(深圳)一期基本建成,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落户。
城市
光明中心区建设全面启动,光明凤凰城累计完成投资1596亿元,轨道6号线建成通车,龙光玖龙台、宏发天汇城等一批高品质商品住宅建成。
民生
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建成,公办高中本科上线率从不到40%提升到近85%;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一期)建成开业,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建设有序推进;深圳科技馆(新馆)等现代化文体设施落户,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建成;超额完成安居工程筹建任务,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近3.5万套。
生态
五年投入137亿元开展水污染治理,水质达到近20年最好水平;空气质量显著提升,PM2.5浓度从36.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19.5微克/立方米,实现连续5年下降;市民绿色福祉大幅增加,公园总数达260个,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等“国字号”招牌。
治理
在全市率先对标世界银行指标体系,出台优化营商环境57条措施,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五年投入安全生产经费126亿元,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光明从信访问题集中区变为全国信访“三无区”,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在全省全市推广。·
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基本建成,光明区成为支撑深圳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的“关键一极”,成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精彩样本。
光明区公共服务平台。
科技实力大幅跃升,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高地;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2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不一样出彩”、高质量高颜值的深圳北部中心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辐射力和承载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全面实现,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十四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50亿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核心功能初步形成,深圳北部中心高颜值风貌和城市中心功能初步彰显,光明成功跻身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城区前列。
到2025年,光明区将↓↓↓
成为湾区科技创新新引擎
建成运营深圳超级计算中心二期、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材料基因组等设施。
成为新型科研经济新旗帜
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以特色服务业为支撑。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成为常态。
成为珠三角都市群新明珠
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城市风貌格局更加凸显,基本建成深圳北部综合交通枢纽、教育医疗中心和文化高地。
成为民生幸福城区新标杆
初步迈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9万个,千人病床数达4.79张,公共住房供应4万套,商品住房供应360万平方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成为山水田园城市新典范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空气更清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 ,PM2.5平均浓度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公园之区”、全域景观独具魅力,“湖光山色入城,蓝绿活力交织”的田园都市面貌基本形成。
"[size=".(7 - 1)."]"科学
深圳湾实验室。
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提升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打造深圳2.0升级版创新高地。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等科学与技术领域,建设鹏城云脑Ⅲ、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科研经济(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光明模式”,突破制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卡脖子”环节;
高标准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等功能性平台,建设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光明分院;
打造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光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打造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科研转化载体,推广“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培育发展一流科研机构,建设光明科学城中科院基地;
加快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高标准推进中山大学·深圳、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
打造国际高端创新人才聚集高地,高层次人才总量超过3700人。
"[size=".(7 - 1)."]"产业
华星光电。
打造科技引领型现代产业先锋区,大力发展科研经济,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规模达到2680亿元,科技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1%左右;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推进龙头企业集聚发展,百亿级龙头企业达8家(欧菲光集团、TCL华星光电、诚威新材料、普联技术、正威科技)、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60家;
中小企业专新特精发展,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33家,上市企业超过50家;
建设优质连片产业空间,“两个一千万”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改造和存量纳管的高标准产业空间各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
"[size=".(7 - 1)."]"城市
《规划纲要》指出
光明区将按照
“一心一廊一环六组团”总体布局
高强度开发利用空间资源
高标准建设重点功能片区
高水平推动全域景观提升
塑造“不一样出彩”、
高质量高颜值的
深圳北部中心功能形态和城市风貌
具体而言
“一心一廊一环六组团”
即
“一心引领、一廊缝合、
组团镶嵌、绿环萦绕”
依托六个街道打造特色组团
形成优势功能互补、协调错位发展格局
1光明街道
光明农科大观园。
加快建设光明中心区,完善科学城综合服务配套,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宜游、活力创新”现代化中心城区和高品质“科学家的家”。
2公明街道
红花山公园。
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底蕴,持续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生命科学、新材料等产业及旅游经济,大力提升商业业态,加快形成高端消费商圈,打造高规格的“光明副中心”。
3新湖街道
新陂头河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段。
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核心区,集聚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型医院等高端要素,培育发展科研经济,加快打造“科学医疗教育新高地”和“现代都市田园新名片”。
4凤凰街道
光明城站。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柔性电子与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布局完善商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打造产业集聚的智造高地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会客厅。
5玉塘街道
玉塘综合规划效果图。
充分发挥紧邻科学城的区位优势,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发展基础及生态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产业,拓展科技研发、生态休闲、文旅度假、综合服务等功能,打造科学城产业功能配套区和独具魅力的光明南大门。
6马田街道
光明国际汽车城效果图。
发挥光明区主要人口承载片区优势,加快打造区域性消费热点,建设传统优势产业聚集高地、科学城科技成果转换应用基地。
除此之外
光明区将打造
六大高品质重点功能片区
高水平规划建设光明中心区
光明中心区效果图。
坚持对标国际一流,突出科城融合、生态优先理念,加快光明中心区(含光明云谷)开发建设,强化科学服务、高端商务、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打造深圳北部中心的“城市心脏”。
高标准打造北部装置集聚区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
重点推进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端科研机构落户,打造湖光山色与人工建筑城景合一、生态环境一流的科研资源集聚地。
发挥光明凤凰城示范带动作用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突出科学城产业转化区功能定位,集聚发展总部研发、科技服务、先进制造等业态,高标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打造产城融合“样板间”。
打造茅洲河一河两岸经济带
鹅颈水(生态湿地湿地段)。
加快茅洲河岸线活化和亲水空间建设,串联大科学装置集群、光明中心区科技创新集群、产业转化区,推动一河两岸从封闭工业岸线向复合活力水岸转变。
打造公明、马田核心商圈
光明大仟里。
规划提升公明、马田核心片区商务、购物、休闲、文化等功能,挖掘老城区文化底蕴,打造光明特色鲜明的核心商圈。
打造独具魅力的光明“南大门”
玉律温泉文旅度假区效果图。
实施产业质量、城市品质、旅游品牌三大提升工程,将玉塘核心片区打造成为光明科学城产业配套区和光明南部城市中心。
"[size=".(7 - 1)."]"民生
光明区将打造有温度有获得感的幸福城区01交通建设
6号线。
建设深圳北部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光明城站定位,赣深铁路建成通车,协调增加光明城站停靠列车班次数量。谋划新建光明站枢纽,推动深莞增城际、深广中轴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构建大湾区“1小时通勤圈”。建成轨道6号线支线、6号线支线南延段、13号线北延段,实现30分钟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新增(含新建、在建、运营)城市轨道交通里程58公里,投入运营轨道线路达到3条,远期运营轨道线路达到7条。
推进“八横八纵”主干路网建设,全面打通断头路,加快增设停车场和停车位,建成主干道路网140公里。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公交专用道里程达120公里,绿色交通分担率达83%。
完善慢行交通体系。由人行道、自行车道、绿道构成的慢行系统总长度达664公里。
02教育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新增公办幼儿园23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5%以上,优质特色示范园达30所,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新改扩建华南师范大学光明附属星河小学等24所义务段中小学,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约3.9万个。
建设深圳市第十五高级中学、中科院深理工附属实验高级中学,高标准打造光明高中园,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4万个。建成义务教育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
03医疗卫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创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应急与灾难医学中心和国家级保健康复中心;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打造全市中医药最高水平临床示范基地;
推进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建设;千人病床数达4.79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98人。
04住房建设
长圳保障房。
开展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强化人才住房保障,建设光明科学城国际院士新村、国际人才公寓、人才驿站、大学生公寓、工匠公寓等人才安居项目,新增供应公共住房4万套。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新增供应商品住房360万平方米。
全力提升居住品质,建设极具包容性和活力的高星级社区。
05劳动就业
光明区e就业智慧服务平台。
成立光明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保障,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7%。
06养老服务
老年人安享晚年。
构建现代化都市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一街道一长者服务中心”,“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07民生服务
新湖街道楼村社区在线司法确认工作室。
积极探索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升级版,高水平打造“500米群众诉求服务圈”、“500米社会心理服务圈”、“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
"[size=".(7 - 1)."]"生态
木墩河。
打造“天蓝水秀、现代宜居”的世界一流生态样板城区。高标准打造全域公园城区,实现“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全区公园达271个。将科学公园打造成为光明生态“绿心”,构建茅洲河滨水“绿廊”。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水务海晏河清,“深圳蓝”深入推进,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减量,建设“无废”城区。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及以上,PM2.5年均浓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稳定保持100%。
蓝图已绘就
奋进正当时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和深圳北部中心
光明人在路上 |